一、貓咪骨折(fracture)的時候需要做什麼?
主要的症狀是骨折造成的疼痛。
不巧的是,貓咪天生是忍痛高手。
留意這些可能是貓咪處於疼痛中的訊號:
1. 發出哀嚎、呻吟或咆哮聲,尤其是被觸碰的時候。
2. 不願意走路或是使用某部分的肢體或尾巴。
3. 不太吃東西。
4. 理毛頻率降低。
5. 受傷的地方腫脹、發熱、瘀青或是出現開放的傷口。
有時候斷掉的骨頭會穿出皮膚,稱為複雜性骨折(compound fracture)。除此之外,骨折經常還伴隨其他的創傷,例如:切割傷、挫傷、或是碎骨嵌入周圍組織中等。
二、主要造成骨折的原因:
骨折是指骨頭受到異常的外力或壓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斷裂。
最常見的兩種原因是:從高處掉落和車禍。
三、緊急處理:
首先,不要忘記貓咪現在很痛!貓咪處於疼痛時,就算平常脾氣溫和的貓咪也會有咬人、抓人等攻擊行為。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任何骨折都可能伴隨且不明顯嚴重創傷!甚至需要經過幾天的時間才會出現症狀。
有流血、或骨頭穿出皮膚等區域都需要用無菌的紗布或是至少是乾淨的衣物蓋住,避免發生更嚴重的感染。極力避免移動、碰撞到骨折的骨頭,可以使用厚毛巾包裹貓咪,放置在足夠貓咪躺下的平面,在貓咪較為穩定時儘速帶到動物醫院。
四、在動物醫院需要做什麼處理?
1. 診斷
當貓咪處於過度驚恐或疼痛時,會需要接受短時間的鎮靜才能配合檢查。
從基礎的觸診到X-ray的拍攝,獸醫師會依據當下情況來決定需要什麼樣的檢查。
有些時候,貓咪身體內可能出現不會立即顯現的症狀,獸醫師可能會請貓奴在家觀察貓咪一段時間後再回診確認。
2. 治療
原則:優先穩定生命,再處理骨折。
評估骨折的治療需要同時間考量多個方面,整體上重要的幾個因素包含:健康狀態、年紀、骨折的部位及種類。
有時會使用包紮搭配夾板來減少骨折部位受外力影響,同時減少二次感染的機會。
以外科手術處理的方法相當多種,可能使用螺絲、骨釘、骨板、鋼線或外固定架(external fixator)等材料,依據骨折的部位、種類及預算考量等來做選擇。
部分的骨折可能需要截肢(amputation),尤其是尾巴的部位。
脊椎和骨盆處骨折的治療可能會包含嚴格限制活動(籠飼),可能需外科手術,也可能不需要。
疼痛的控制絕對是必要的,抗生素的使用則是一狀況決定。
五、其他可能造成骨折原因:
任何讓骨骼變脆弱而導致的骨折,稱作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s)。例如:內分泌激素的失衡、骨骼受感染和骨癌等。
六、居家照護:
無論有無留院觀察、手術或住院,回家照顧是最重要且最困難的部分。限制貓咪活動,尤其是跳躍,對貓咪本身和對貓奴來說都是相當殘忍又必要的。
包紮及外固定都需要保持乾燥。
如果在如廁過程沾到尿液、傷口出現滲出液或是有異味從包紮處飄出,自備好紗布、繃帶等,幫貓咪換上新包紮吧!如果完全不知道如何開始,或是過程困難重重,請帶貓咪回到動物醫院更換包紮,同時學習如何操作。
另個重點:伊莉莎白頸圈(Elizabethan collar)的配戴!
如果沒有帶上伊莉莎白頸圈,貓咪保證用最快的速度將包紮給拆了!雖然目前有商品化的苦味彈性繃帶來避免貓咪拆掉包紮,但是我們還是不要冒著見血見骨的風險,乖乖的讓貓咪帶上伊莉莎白頸圈吧。
骨骼的癒合最少需要4-6週,也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定期回診,並以X-ray追蹤骨骼癒合的狀況。如果骨骼癒合不良,或許需要超過一次以上的手術,採用不同的固定方式或從身體其他部位移植年輕活躍的骨質細胞至骨折處促進其生長。同時,為排除貓咪還有其他潛在疾病造成不癒合,需要花時間找出潛在原因。
如果相當幸運地,骨骼癒合良好,不是安裝在每個部位的骨板、骨釘等植入物都需要再次手術移除它們,它們可以在體內與貓咪共存一輩子,且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骨折後再癒合的骨骼會受骨痂的包覆,也許會呈現角度改變且不像原生的骨頭般平滑。不少經手術後康復的貓咪會顯得不如先前美觀。
七、預防:
比起在戶外放養的貓咪,完全的室內貓要發生骨折的機會當然會相對減少,但對於喜歡四處衝刺、活力滿點的蜘蛛貓來說,受傷的機會仍然很大。
假如貓咪喜歡在陽台圍牆,考慮加裝安全網避面貓咪摔下去。若是遇到喜愛挑戰自我跳耀極限的貓咪,考慮多設置台階讓貓咪至少有選擇的機會。
大多數的貓咪無法應付馬路上的汽機車,尤其是當全室內的貓咪意外成為戶外貓咪時。開關門時留意貓咪是否偷偷從門縫溜走,外出時將貓咪放置於堅固的外出籠都是貓奴必備的小技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