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蓄膿是貓咪常見的生殖道相關疾病,也就是說它是個「母貓」才會得到的疾病,顧名思義指出子宮內堆積了「膿」而造成貓身體不適,若不治療即可能死亡。
為什麼會形成子宮蓄膿?
當生殖系統相關的激素分泌週期出現紛亂,加上子宮內與泌尿道常在菌的存在,就有機會發展成子宮蓄膿。
常發生於:
1. 發情後的 4-8週
2. 給予注射外源性助孕素後
生殖相關的激素,包含助孕素(Progestin)、動情素(Estrus)及雌激素(Estrogens)等。
我的貓咪很年輕,所以不會子宮蓄膿,真的嗎?
假的!
貓咪子宮蓄膿發生的年齡平均為7歲,但是臨床上許多貓咪在很年輕,甚至在「首次」發情結束後就罹患此疾病!
如果沒有計畫讓貓咪懷孕,請儘早帶貓咪進行絕育。
子宮蓄膿常見的細菌是哪些?
最常被分離出的細菌:E. coli,也就是大腸桿菌。
其他常見包括:
Staphylococcus, Streptococcus, Pseudomonas, Proteus spp. 等。
子宮蓄膿會有什麼症狀?
任何一隻生病且未曾絕育的母貓,都應該要先懷疑是否有子宮蓄膿的可能。
初期常見到的三種症狀: 多渴、多尿和嘔吐。
症狀通常非常多樣化,包括精神沈鬱、厭食、飲水量增加、排尿量增加、發燒、嘔吐、迅速的休克或死亡等。
在「開放型」的子宮蓄膿,可以在陰部出口觀察到膿樣的分泌物,貓咪會為了清潔而提高舔舐會陰區域的頻率。相對於「封閉型」的則不會有分泌物流出,想藉由分泌物來察覺異樣非常困難。
獸醫師怎麼診斷子宮蓄膿?
理學檢查方面,多能發現貓咪有精神不佳、脫水、陰部分泌物等,另外,極度膨大的子宮體有機會從體表觸診發現。
抽血檢查,包含血球計數、血液生化學、離子和血液酸鹼值等檢驗在此階段都算基礎檢查!
血球計數常見到非再生性貧血(PCV 28-35%)、核左轉之白血球。在生化檢驗方面常見腎臟因免疫複合體沈積於腎絲球上皮而造成膜性絲球體性病變,使得原本需要被重吸收的蛋白質滲出至尿液中,形成蛋白尿。這類腎臟異常若早期發現且治癒後能回到正常指數。
如果有機會做尿液樣本採集,在尿檢結果中多可見「蛋白尿」,原因為細菌內毒素造成腎小管過濾功能減退且降低對抗利尿激素的感受性。
大量的內毒素存於體內時,貓咪會出現「菌血症」,菌血症代表細菌進入到血液循環中,以顯微鏡觀察血液抹片的話,可見細菌除了在血循環裡,也可能出現在血球內。若不治療或是疾病進程嚴重的情況下,將演變為「敗血症」,等到出現敗血症時,細菌隨著血循環旅行到身體各個臟器進行破壞,屆時難以挽回貓咪生命。
子宮蓄膿非常依賴「影像學診斷」,當蓄積於子宮內的膿量大時,「X-ray」檢驗能發揮極大的優勢,另一個工具為「超音波」,腹腔超音波能在膿量較少的情況下便偵測出此疾病。
腫脹的子宮不等於是子宮蓄膿,子宮相關的其他疾病造成的積液、胎兒、即將流產或死胎等皆有可能。
如何治療子宮蓄膿?
內科療法
內科療法使用PGF2α(Prostaglandin, 助孕素),建議使用在「封閉型」子宮蓄膿,使用前先確定貓咪沒有懷孕,因為PGF2α會造成流產。若對內科療法反應良好,使用兩週後得回診追蹤狀態,假使沒有痊癒,則需要再重複一次療程。
PGF2α 常用劑量為0.25mg/kg/day,以皮下注射方式給予,連續5日。
PGF2α不建議使用在大於8歲的狗或貓,或是任何非以繁殖為目的的動物身上。另外,內科療法主要用於母狗,不建議使用於母貓。
結論為,除非您的貓貓是繁殖用,不然仍應走外科手術一途。
外科療法
目前建議以外科手術作為子宮蓄的治療方法,透過手術將子宮與卵巢移除。
外科療法等於不用任何內科藥物,僅以手術治療嗎?
同樣會配合口服藥或針劑治療!
前面有提到,子宮蓄膿發生在貓咪身上時,由於膿是由細菌、細胞碎屑、戰死的白血球和炎症滲出物等所組成,這些細菌與細菌毒素會隨循環進入血液中,為了避免「菌血症」和「敗血症」的發生,給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也是子宮蓄膿控制與治療的關鍵重點之一。
外科手術的風險有哪些?
任何麻醉和手術都有風險,術前和術中都需穩定貓咪生命,包括體溫、血壓與水合狀態等。早期發現的病例手術風險相對晚期發現者低,病情拖延越久者,其手術風險隨之增長。
取出子宮內的膿樣物一定要做細菌培養/抗生素敏感試驗嗎?
獸醫師在手術前會詢問貓咪飼主,請問手術取出的「膿」樣本要不要送至實驗室中,做「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
答案是:要!拜託一定要!
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的目的是要找出「有效抗生素」,需要至少3-4個工作天。我們要一起阻止細菌在體內滋生,萬一細菌剛好對我們使用的抗生素有抗藥性怎麼辦?別等到發現給抗生素,感染卻持續更嚴重的時候,才後悔當初沒有做此試驗!
貓子宮蓄膿 圖中為單側子宮 貓子宮蓄膿滲漏與腹膜炎